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在勞作或運動過后,會覺得胳膊、大、小腿或者全身酸痛,有時會持續好幾天才消失。臨床對于肌肉酸痛現象的解釋有很多:如乳酸堆積、自由基引起發炎、新陳代謝異常、肌纖維痙攣或斷裂等,乳酸堆積是最常用的解釋。
但是,隨著近幾年來研究的不斷深入,乳酸堆積的說法已經被推翻了。筋膜領域科研人員發現,就算是人體中的乳酸含量并不高,人也會感覺肌肉酸痛。此外,他們也通過研究證實,只需要大約40分鐘就可以完全分解運動后產生的乳酸鹽,但很多時候,肌肉酸痛并不是在運動后立馬出現,有時可能是幾小時后,或者第二天才出現,而且會持續幾天才消失。
新的研究表明,深層筋膜,也就是包裹著的肌肉的肌外膜(類似于“保鮮膜”一樣包裹著肌肉),才是導致人體出現肌肉酸痛感覺的主要來源。人在運動后出現的肌肉酸痛,產生于白色的深層筋膜,而非以前常說的肌肉乳酸堆積。人體劇烈運動后會造成了筋膜變化或損傷,從而產生了疼痛感。至于肌肉酸痛是否是由筋膜撕裂、浮腫、發炎引起的,或者是因為筋膜中分布了大量的感受器感受到了外界的刺激,目前還不能確定。運動后產生的“肌肉酸痛”幾天后會自行緩解,這時,機體已經適應了新的運動負荷,這有助于預防或減輕下一次的酸痛感。
因此,隨著對運動后肌肉酸痛誘發原因的重新認知,其治療方法也就發生了改變。簡單的肌肉酸痛自救法如利用泡沫軸滾壓酸痛部位,也可以緩慢的拉伸練習等。當然日常也可以通過接受正確的筋膜訓練指導,如拉伸、彈振、再生、感知訓練,來預防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后產生肌肉酸痛。具體可咨詢專業的康復從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