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涼,人們紛紛穿上了厚衣服,行動變得稍微笨拙,特別是下雨天或晚上時稍有不慎就會跌倒。兒童和老年人跌倒后易出現骨折,特別是老年人骨折后可降低生活質量,甚至威脅生命。
跌倒后易引發哪幾類骨折?
1.肱骨近端骨折
跌倒時一般手肘或手著地,上手臂或肘關節會受到強烈撞擊;上手臂著地或側翻跌倒等,都有可能造成肱骨近端骨折,若一直放任不管,可能會使得肩關節或肘關節活動發生障礙。
2.橈骨遠端骨折
跌倒時人們本能地用手支撐地面,所以易出現手腕處橈骨骨折。雖然大多數橈骨遠端骨折是輕傷,不過一直放任不管會使得運動功能發生障礙,嚴重時合并關節和神經損害。
3.髖部骨折
側翻跌倒時若支撐點在大腿外側和骨盆,易造成髖部骨折,這常常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一旦出現髖部骨折就會喪失最基本的活動能力,可能終生癱瘓在床。
4.脊椎壓縮性骨折
垂直坐在地上,支撐點在臀部,常常因為較大的力量造成脊椎壓縮性骨折,其主要表現是背部疼痛。若脊椎壓縮性骨折沒有及時診治,可能導致駝背又或是壓迫脊髓神經,甚至引起癱瘓或死亡。
5.肋骨骨折
爬樓梯時跌倒,受力點一般集中在胸口部位,易出現肋骨骨折,其主要癥狀是咳嗽或呼吸時疼痛。若肋骨骨折嚴重,骨折片會向內移位,可能刺傷肺部,從而引起血胸或氣胸。
跌倒后該如何處理?
第一、跌倒后不能隨意動彈,保持跌倒的姿勢,緩慢活動撞擊到的部位,只要沒有任何不適就可以緩慢起身;第二,用冰袋對受傷部位冰敷,一直讓局部有麻木感為止;第三,利用繃帶或毛巾以及紗布等緩慢擠壓,把患處包扎好,避免過度活動;第四,把患側肢體抬高,這樣能促進靜脈回流受阻,減少出血和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