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準備工作
1、煎煮工具
煎煮中藥最好用陶器、砂鍋、不銹鋼器皿、玻璃器皿。千萬不要用鐵鍋、銅鍋、鋁鍋、鉛或有害塑料制品,易與藥物其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
2、挑出需要單獨處理的草藥
一般有先煎藥、后下藥、另煎藥、貴重藥,烊化藥和沖服藥。
二、浸泡工作
浸泡中藥飲片應使用涼水,加水量超過藥物表面5厘米,浸泡時間需要根據藥材性質而定,總的來說,浸泡時間以1小時為主,不宜過久,以免引起藥物分解及變質。
如果中藥袋內有白布或無紡布包,此類是適宜包煎的藥物,在浸泡時與群藥同時浸泡,一起煎煮即可,切莫將布包或無紡布袋打開。如六一散、青黛、蒲黃、車前子、辛夷和旋覆花等都需要包煎。
三、煎煮工作
1、煎藥火候
火候主要包括“大火”和“小火”。大火,溫度高,水分蒸發快;小火,火力弱,水分蒸發緩慢。
一般藥物煎煮,應掌握“先大后小”的原則,先用大火將藥物煮沸,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狀態,有利于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2、煎藥流程
①先煎—先煎藥需要在第一煎煎煮前,先煮30-60分鐘后,再放入群藥一起煎煮。這些藥材分為兩類,一類是質地堅、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像礦物類的藥材,如煅牡蠣、鱉甲、龜板等;另一種是有毒的藥材,需要提前采用先煎的方法降低毒性,包括附子、烏頭等。
②后下—后下藥需要在第一煎煎好前5-10分鐘放入。如薄荷、砂仁、荊芥、鉤藤等氣味芳香、含分解揮發性成分的飲片。
③第一煎:大火煮沸后,再改小火煮20~25分鐘就可以了,此時記得要趁熱濾出藥液。
④第二煎:在第一煎濾出藥液后,再加水超過藥渣表面1~2厘米,用大火煮沸后,改小火再煎15~20分鐘,再次趁熱濾出藥液。
⑤將兩次煎液混合后分兩次服用,每次約200毫升,兒童注意減半。
四、“假沸”現象
一些藥物含有皂苷等化學成分,如柴胡、款冬花、遠志、沙參、牛膝、甘草、桔梗等,這些藥物低溫時即可產生泡沫,讓人誤以為水已經燒開,這是“假沸”現象。煎煮時可通過攪拌,避免假沸現象,等水開后再關小火。
五、另煎、烊化、沖服
1、另煎
一些貴重藥材,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充分,減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藥物吸附引起損失,宜單獨煎煮,如貴重藥材人參、冬蟲夏草、鹿茸、藏紅花等,稱其為另煎藥。另煎藥在煎煮前也應該浸泡,煎出的藥液可以另服,也可以與其他煎液混合服用。另煎藥煎煮時間至少為1小時,才能充分煎出其有效成分。
2、烊化
一些膠類、粘性大且易溶的藥物,如直接與群藥同煎易粘鍋或粘附其他藥物,影響煎煮。如阿膠、鹿角膠、龜甲膠、鱉甲膠等。此類藥物宜單用黃酒將膠類藥物加熱融化后,與其他藥物的煎液同服;也可直接放入其他藥物煎好的藥液加熱融化后服用。
3、沖服
如果取藥時,藥師單獨發給幾瓶粉狀藥物,這些藥物多為貴重細粉藥,用藥液或溫開水沖開服用即可。如羚羊粉、三七粉、玳瑁粉、珍珠粉、體外培育牛黃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