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涉及脊柱與其周圍軟組織椎管內的病變都屬于脊柱相關疾病,可以包括:
頸椎病、頸椎管狹窄、頸椎后縱韌帶骨化、頸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突出、胸椎管狹窄、胸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頸椎骨折、胸椎骨折、腰椎骨折、脊柱側彎、脊柱結核、脊柱腫瘤以及脊柱感染性疾病,如布氏桿菌病,還有骨質疏松患者所發生的壓縮骨折,椎管內的腫瘤也屬于脊柱科相關疾病范疇。
脊柱病就是脊柱的骨質、椎間盤、韌帶、肌肉發生病變,進而壓迫、牽引刺激脊髓、脊神經、血管、植物神經從而出現復雜多樣的癥狀。常見病種為頸椎病、腰椎病。主要癥狀:不能直立、頭痛、眩暈、視力模糊、記憶力下降、頸肩酸痛、食欲不振、反胃、嘔吐、下肢無力,嚴重者可能導致癱瘓。
脊柱病與骨質增生有密切關系。骨質增生又名骨刺,人們往往認為它是“壞東西”,其實這些認識有些偏面。骨刺的產生是人體自身的一種代償功能。增生的骨刺限制了骨關節的活動范圍,從而減小關節磨損和防止關節活動過度造成新的損傷,這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關節的作用,是有利于人體的一面。但是,骨質增生的形成又造成骨關節疼痛和運動受限,少數病人可出現壓迫周圍的血管或神經產生的病態癥狀,稱為骨質增生癥。這是不利于人體的一面。骨質增生主要發生在人體承受重量較大和活動較多的關節部位,如頸椎、腰椎、髖關節、膝關節和足跟等部位,以頸椎、腰椎和膝關節為常見。脊柱病的發展過程是逐漸加重的。比如頸椎病,患者開始癥狀并不明顯,只是存在頸肌損傷,肌筋膜炎,小關節紊亂等。慢慢地引起椎間盤膨出,出現頸肩疼痛、頭痛、眩暈、手足麻木、記憶力減退、“半身出汗半身干”等癥狀。頸椎病可引發腦供血不足,造成“頸胃綜合征”,“頸心綜合征”,嚴重者可喪失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