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都飽受著關節炎的折磨,關節炎一經發病是無法痊愈的,治療關節炎的原則就是設法減輕關節炎患者的痛苦,避免難忍的疼痛感一直折磨患者。關節炎患者的關節部分一般來說,都已經遭到磨損,不少人認為最好的處置方式就是停止大部分日常運動,盡量將時間用在居家休息上。這種盡量不給關節造成壓力的想法是正確的,但關節炎患者卻依然需要鍛煉來保持健康、減緩疼痛。
那么,有哪些動作是關節炎患者可以加以鍛煉的呢?
1、鍛煉肌肉
肌肉是附著在骨骼周圍的細胞組織,負責拉動關節、使骨骼完成一系列的運動。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可能已經松動,此時加強肌肉的鍛煉可以使關節周圍的肌肉更加發達,從而起到牢固關節的作用。以膝關節為例,患者可以平臥于床上,回勾雙腳、繃直雙腿,抬起雙腿后緩慢放下。這一動作如果每日能做百余個以上,就能夠使股四頭肌更加發達,增強對膝關節的保護和牽引能力,從而舒緩膝關節炎癥的疼痛感。其他部位的鍛煉動作可以以此為借鑒,只要尋找關節周圍的肌肉并采取低強度訓練即可。
2、屈伸還轉
關節炎患者關節處可能已經發生病變畸形,血液流通因骨骼的狀態出現改變而受到阻礙,血液流動不暢是加重關節炎的一大因素。屈伸還轉類運動能夠調動血液的流通性,防止關節周圍的血液淤積在某個部位。以腕關節為例,兩手交叉后緩慢地環繞翻轉,能夠減輕因關節炎而導致的局部水腫問題。這一動作比較適用于踝腕等關節。
患關節炎后,長時間的不運動只會使關節陷入更加危險脆弱的狀態中,還會使人精神萎靡,被疾病帶來的負面情緒所困擾,采取鍛煉才是應對關節問題的有效方式。在運動中不僅能夠使肌肉更加有力量、血液流動更加通暢外,還會給患者帶來樂觀的心情,鼓勵患者用信心應對關節炎的挑戰。
此外,關節炎患者的骨骼較為脆弱,在鍛煉中一定要注意動作的規范性,超量和過激的運動動作是不可取的。如果一段時間內關節炎問題沒有改觀,患者也不應因此灰心,當代醫學條件下,不少藥物與治療技術都在緩解關節炎病痛上有所建樹,患者應懷揣著積極的心態繼續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