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齡是骨骼年齡的簡稱,需要借助于骨骼在X光攝像中的特定圖像來確定。通常要拍攝左手手腕部位的X光片,醫生通過X光片觀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橈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發育程度,來確定骨齡。
人的生長發育可用兩個“年齡”來表示,即生活年齡(日歷年齡)和生物年齡(骨齡)。
人類骨骼發育的變化基本相似,每一根骨頭的發育過程都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不同階段的骨頭具有不同的形態特點,因此,骨齡評估能較準確地反映個體的生長發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它不僅可以確定兒童的生物學年齡,而且還可以通過骨齡及早了解兒童的生長發育潛力以及性成熟的趨勢:通過骨齡還可預測兒童的成年身高,骨齡的測定還對一些兒科內分泌疾病的診斷有很大幫助。骨齡最早應用于醫學上研究和衡量兒童的生長發育情況,隨后被大量地應用在確定運動員的實際年齡以確定參賽資格上。骨齡鑒定方法被更加廣泛地應用于司法判案過程中,并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骨齡的測定都是利用骨的X線攝片、根據骨發育的X線征象即成熟標志而測定的。19世紀末Boas首次提出生長速率的概念,在發現如何用X射線攝片后不久,人類生長學學者們很快將此概念和技術用于骨發育的研究,對骨齡的測定方法進行了長期探索和不斷改進。
骨齡的測定方法較多,可分為計量骨化中心的“骨齡計數法”、與標準圖譜比較的“骨齡圖譜法”、按骨發育分期評分的“骨齡評分法”三種類型,并正在向計算機輔助評定骨齡的方向發展。但是,通過比較國內、外檢測骨齡的各種方法后確定中國兒童骨齡評分法:
1.我國許多地方仍在使用的計算腕部骨化中心數目的方法應予淘汰,多部位攝片計數骨化中心的方法應予抵制;
2.G-P圖譜法不夠精確、不適應我國兒童的標準;
3.中國人骨成熟度評價標準-CHN法由多位學者制定,設計上有缺陷,不能與相應國際通用方法接軌; 因此,創立一種符合國際學科發展狀況、適應中國兒童生長發育標準,同時操作簡便、應用廣泛、結果權威的骨齡評測方法符合中國國情和相關學科領域的需要。
4.2006年,基于國際通用的TW3方法,依據當代中國兒童為樣本,新的骨齡標準《中國青少年兒童手腕骨成熟度及評價方法》(簡稱《中華-05》標準),被批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TY/T 3001-2006),代替原行業標準《中國人手腕骨發育標準-CHN法》(TY/T 001-1992)。《中華-05》與國際通用方法接軌,針對不同領域的特點進行了深度開發,更加符合不同領域對于骨齡應用的要求,目前越來越廣泛應用在醫療、文體及司法領域;經過與同期發布的生長學指標對比分析,《中華-05》是目前國內最適合于當代兒童的骨齡標準。《中華-05》依據TW3方法,將手腕部骨群落分為掌指骨(圖1中黃色部分)和腕骨(圖1中綠色部分),經長期研究發現,掌指骨群與腕骨群分別受不同激素的影響,因此《中華-05》對少年兒童的骨齡評價會有更準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