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靈巧的雙手是支撐人體各項活動正常進行的重要保障,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在生活中有不少人早晨起床之后都會發現自己的手部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等癥狀,有時甚至還伴有麻木。
01
【石家莊直樂矯形中醫醫院】專家表示:晨僵是一種晨起關節腫脹僵硬的癥狀,常見的是指關節晨僵。具體的表現是早晨起來病變關節有明顯的僵硬不適感,如果出現在指關節,會有握拳費力的感覺。一般骨關節炎的病人持續時間不會超過30分鐘,并且在適當活動關節后癥狀可以迅速緩解。
部分患者晨起后還會遇到關節活動不利,僵硬不舒,同時可伴有肢端發涼、麻木等現象,嚴重者可有全身僵硬感,經活動后,癥狀可逐漸緩解,甚至消失。這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常見的體征,也是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重要依據之一。
晨僵的病因與肌肉組織緊張、充血、水腫有關,說明類風濕關節炎病變在活動。因為晨僵的時間與病變的嚴重程度一致,故晨僵時間常作為觀察病情活動的指標之一。
02
類風濕關節炎是以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特征的,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病,類風濕關節炎不是良性疾病,若控制不好或治療不當,可隨著病情發展,逐漸侵犯關節軟骨、骨及關節周圍組織,隨著病情發展可造成關節畸形及關節功能的喪失,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過程中常伴有關節外損害,如類風濕結節、類風濕血管炎、漿膜炎、肺間質改變等。
本病以女性多見,男女之比約為1:3.且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30~45歲為發病高峰。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就有累計超過450萬人患有此病。
03
晨僵常表現為在清晨醒來后,感到受累關節及其四周肌肉發僵、活動不靈活、握不緊拳,甚至連扣衣扣、梳頭、刷牙等都難以完成,需要慢慢活動后,這種僵硬繃緊感才得以減輕或緩解。
晨僵不一定局限在手指、腳趾等關節,也可能發生在膝、肘、肩、頸、腰背等全身各個關節。晨僵可能出現在單側或雙側,也可能呈游走性,不固定在某一個關節,從一個關節轉移到其他關節。
只要受累關節活動減少或維持在同一位置較長時間,白天也可出現關節發僵,事實上和晨僵是一回事。晨僵時間的正確計算方法,應從病人清醒后出現僵硬感算起,到僵硬感明顯減輕或緩解時為止,通常以“分(min)”計算。
04
(1)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趴著睡覺很重要,因為這會給脊椎和下背部帶來很多的壓力。仰臥或側臥睡,以避免晨僵。
(2)睡眠時不要壓迫關節,可以用枕頭或其他物件支撐關節;
(3)起床前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肢體伸展動作;
(4)起床后可以先沖一個熱水澡;
(5)當疼痛和僵硬減輕以后,可以再做一些肢體伸展活動;
(6)秋冬季節要確保室內溫暖,寒冷的睡眠環境更容易誘發晨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