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典籍中無腰椎間盤突出癥之名,根據該病的臨床表現,可歸于“腰痛”、“腰腿痛”、“痹癥”等范疇。而是把該癥統歸于“腰痛”、“腰腿痛”這一范疇。治宜采用腰部推拿復位手法,并配合熱敷、理療、針灸;用藥可服用活血化瘀,舒筋通絡之劑;恢復期可服補腎壯筋藥。參見閃挫腰痛和閃腰忿氣條。
1、肝腎虧損:中醫認為,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腎精充足、肝血盈滿,則筋骨勁強、關節靈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機能減退,肝腎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養,久而久之,容易發生骨關節病。
2、感受外邪:臟腑虛弱、衛外不固,風、寒、濕邪乘虛侵入,影響氣血運行,經氣不通暢,也是形成骨關節病的常見原因。
3、慢性勞損:常從事低頭、彎腰、久立等工作,致使氣血、筋脈運行不利,瘀血阻滯,導致肌肉、筋脈骨骼營養障礙,局部受損,因而產生疼痛,關節屈伸不利,活動障礙等臨床表現。
4、跌撲閃挫:由于暴力外傷或患部用力過度,損傷筋脈,致使氣血運行不暢,雍滯不通,而發生骨關節病。
5、先天畸形:有些患者骨關節畸形,雖年輕體壯時尚無癥狀,但中年以后,由于體質虛弱,勞累或感受外邪后,畸形部位易出現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