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指某些好發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如骨質增生、頸椎病、肩周炎、急慢性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癥、強直性脊柱炎等骨科痹癥、老年畏寒癥以及屬于中醫脾胃虛寒類的疾病。在中醫看來,這類好發于冬季的疾病適合在夏季治療。人體之陽氣“生于春,長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冬季陰氣上升到達頂點,機體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往往陽氣不足。而一旦寒邪積久不散更傷陽氣,就會導致內寒。 “夏治”指夏季趁這些疾病的病情緩解之時進行辨證施治,適當內服和外用一些方藥,以預防冬季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癥狀。
冬病夏治是傳統中醫按照自然界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推算出氣血運行在每個節氣的變化,并依此制定出傳統的治療方法。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結合天灸療法,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其原理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中醫的多種治療方法,如中藥內服和針灸、刮痧、推拿等外治療法,以及食療等均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穴位貼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因其方法簡便、安全、無痛,療效確切。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由于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泄,選取穴位敷貼,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緩解期服藥治療,能夠鼓舞正氣,增強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樣,患者體質在這一時期也處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療能力處于“不佳時期”,見效緩慢。而春夏,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氣溫升高,人體內陽氣上升,經絡通達,氣血充沛。
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治療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祛風散寒,祛除體內沉痼,溫升陽氣、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預防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癥狀,并為秋冬儲備陽氣,令人體陽氣充足,至冬至時則不易被嚴寒所傷。